鎮安縣米糧鎮滑水河文化景區考古調查勘探
受鎮安縣文物管理所的委托,陜西文保鉆探考古有限公司承擔了“鎮安縣米糧鎮滑水河文化景區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米糧鎮文化遺跡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自2015年12月18日開始進入現場,自2016年1月31日結束,田野考古調查與勘探歷時45天。室內資料整理20天,共計歷時65天。
此次調查發現各類文化遺跡共計23處。其中包括古遺址3處、古建筑6處、古山寨9處、古棧道2處、古道路1處、革命舊址2處。這些文化遺跡除極個別遠離滑水河流域范圍之外,絕大多數都分布在滑水河兩邊的山地之中。在所調查的遺跡當中,上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時期,經漢、唐、宋、下至明清,之間呈現出一條相對綿延不斷的歷史的鏈條。這種文化現象在米糧區域內的存在,無疑是得益于滑水河的滋潤,可以說滑水河是米糧歷史文化的母親河。
滑水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米糧全境,在山陽縣南寬坪鎮的合河匯入金錢河。在山陽境內的金錢河沿岸,分布著比較多的自新石器至戰國、秦漢時期的古文化遺址,而滑水河作為這條文化大河的重要支流,其文化系統與金錢河流域的文化關系密切。鎮安東面區域與東南之間的人文交往,商貿流通,人口流動,更多的是通過滑水河通道來完成的,這種文化的延伸與蔓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滑水河上游的前灣遺址和趙灣遺址則證明了這一點。
另外,在樹坪村的調查中,發現一村民收藏有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石器。據村民講,這件石器是他在地里耕地時撿到的,已經有十好幾年了。這位村民的耕地就在黑龍廟山下的坡梁上,北面50米不到就是滑水河。由于當年取土造田和后期村民建房,把這里坡梁表面的土基本取走了,而且擾亂嚴重,雖經一個多禮拜的考古勘探,仍然沒有發現古遺址的跡象。當確認這件石器就出自這個地方,我們認為在滑水河上游區域,應該還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存在。由此分析,滑水河流域的早期文化遺存比旬河、乾祐河兩河加起來發現的古遺址還要多,是鎮安境內東面區域文化延續與發展最為深厚的重要區域,同時,滑水河流域文化也是金錢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滑水河北岸勘探發現一處陶窯遺址,經對陶窯局部清理后初步確認,該陶窯為漢代遺存,同時還在陶窯附近發現與陶窯配套共處的制陶作坊。漢代文化遺存的發現,為滑水河上游區域增添新的文化內容,豐富了米糧區域內的文化內涵。
黑龍廟是一處人文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的歷史文化景區,其分布范圍達十余平方公里,由此成為了滑水河流域地位獨特,影響廣泛的名勝之地。這些都與那一股長年流淌,永不枯竭的泉水息息相關?,F今保存在黑龍廟中的四件石方墩記事碑,形制獨特,在米糧境內應是唯一的碑刻形式。碑文記載內容,無不與黑龍廟息息相關,是黑龍廟在一個時期發展變化的實錄,也是今后制定黑龍廟建設規劃的重要依據。
黑龍廟
位于豐河村的石佛寺為明代建筑風格,是米糧區域內最大的佛教寺院,在縣域之內甚至省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石佛寺原規模較大,并建有一座磚石結構的佛塔。佛塔雖然被毀,但佛塔的許多建筑構件還保存在寺院中。這次在完成對石佛寺的調查之后,我們組織力量,在佛塔的建造位置進行了考古鉆探,并找到了佛塔的地宮,確定了佛塔的建筑范圍,這些都為重新修復石佛寺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在米糧區域內,分布有十余座古山寨建筑遺跡,這些古山寨大多數位于滑水河南北兩岸的山頂上面。從山寨的分布特征中我們認識到,滑水河流域對于不同時期文化遺跡的分布有著重要的內在影響,這些古山寨也不例外。這次共對9座古山寨進行了考古調查,通過調查,發現以黑龍廟以及沿滑水河流域為中心的周邊分布的古山寨有:鉆天嶺寨、朱砂寨、娘娘廟北寨、娘娘廟南寨、七里峽寨、白塔寨、石佛寨、姚家寨和楊家山寨。其中,楊家寨和石佛寨距滑水河流域相對遠一些。從以上分布狀況分析,證明了我們對于滑水河上游是聚集米糧區域歷史文化中心的判斷。
在這9座山寨中,以七里峽寨、白塔寨和娘娘廟北寨建筑規模較大,設施比較完備,砌筑質量上乘,保存基本完整。尤其是七里峽寨和白塔寨,設計內容基本包括了與山寨相互配套的所有防御設施,應該是鎮安山寨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若按鎮安山寨“東早西晚,東大西小”的觀點理解,米糧區域內所分布的山寨,在鎮安古山寨中無疑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白塔寨遺址
關于米糧區域內山寨的建筑年代,大多籠統定為明清時期修建,在這一點上,使我們對這類遺跡缺乏細致梳理,以及比較系統的科學研究。這次調查中,我們在聯盟村娘娘廟南寨中發現一塊高浮雕石刻,據其雕刻紋飾內容,初步判斷為唐宋時期遺物。據當地群眾反映,這件石刻是原來廟里面的東西,一直就放在山上的廟里?,F在的娘娘廟就建在山寨中,是娘娘廟早,還是山寨早,還是廟寨同時修建?白蓮教起義時就開始利用山寨作為堡壘抵抗清軍,是否有時間修建山寨?這些山寨是因白蓮教起義而修建的嗎?清軍伐滅白蓮教用了八年時間,而且大多數時間都是你追我趕,東跑西竄,屬流動性非常強的作戰;無論是清軍或是白蓮教起義軍,是誰有時間、有人力和有足夠的銀子來支撐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以七里峽寨后寨為例,后寨于1925年以后才開始修建,至1934年基本竣工,歷時近8年告竣。而后寨的建筑規模遠不及七里峽寨的一半,那么七里峽寨修建需要多長時間。
鎮安境內絕大多數山寨的建筑年代說不清楚,甚至是一概而論,都是因為我們缺乏證據,缺乏實事求是的進行深入調查與研究。這件浮雕石刻的發現,則表明米糧一隅的古山寨中,尚有不為人知的地方,不能簡單套用和一概而論,這一調查發現的重要意義也在于此。
在滑水河上游還有兩處重要的革命舊址,即:中原軍區工事舊址、鎮安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會址。這兩處革命舊址對于米糧乃至當年陜南地區都產生過重大影響。
這次調查中,對于早年發現的趙灣遺址和前灣遺址的分布范圍進行了勘探,基本確定了遺址的中心區域與分布范圍。同時,對滑水河上游區域發育比較好的土層比較深厚的臺地與山梁進行了重點考古鉆探,鉆探面積約2萬平方米。
《鎮安縣米糧鎮滑水河文化景區考古調查勘探報告》已由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三秦出版社出版,需要了解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 《鎮安縣米糧鎮滑水河文化景區考古調查勘探報告》。